找到相关内容32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常用器物(2)

    。”说明众生修行,无论诵经、念佛、拜佛,都不要“执相”,而佛珠也是作为“相”之一种而存在的。所以当我们在使用佛珠时,不要过份地计较它的构造、颗数和质料才好。只要我们能做到“静虑离妄念,持珠当心上”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867915.html
  • 萨千·贡嘎宁波生平、事业简介

    敬献甘露。主仆五人皆为白靠背。从上方墨竹至下方信竹之间遍布跏趺者,彼等口诵自在语,出现在眼前。遂心中升起不可思议的无妄念之三摩地,由三摩地发出“阿呀呀”之赞叹声。一个月间,他单独生活,闭关修行。此后众...

    贡嘎宁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267947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以戒为师、砥砺僧格的典范

    习惯,物欲,妄念等所阻碍,往往不能做得十分象‘人’。其中九分象‘人’,八分象‘人’的,在这世间已很伟大;七分象‘人’,六分象‘人’的,也已值得赞誉;就是五分象‘人’的,在最近的社会也已经是难得的‘上流’...

    刘泽亮 贾应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867989.html
  • 殊胜菩提心

    性关系密切,中脉不通,气不人中脉,还是有许多妄念烦恼,不可能见道。  4.三摩地菩提心  “三摩地”是坚固不动之意。三摩地菩提心,包括“五相成身”,就是经过五个阶段的观想而达到具体的证量。这五个阶段是:一...脉,可调整全身机能,消除妄念,人于禅定。这五种气能是命气、上行气、下行气、平住气、遍行气,称为五根本气。的运行会通畅,气行通畅则心安于自然状态中,那么禅定境界自然生起。因为心依靠气,气依靠脉,脉依靠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268010.html
  • 晚唐禅宗青原系下五代的白话诗

    清。  并称,当时洪州钟氏屡请,本寂不起,仅作<大梅和尚山居颂>一首以答之。惜此颂已无睹矣。枯木龙吟,亦称作“枯木里龙吟”。谓倘若绝灭一切妄想妄念而至大死一番处,苏生转来,得到大自在。“髑髅”句,禅林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168347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1)

    因为观察精神或念头比观察物质更细微。  十二、三法印  在观察目标时,必须全神贯注、仔细、准确。尽量将注意心集中于呈现的目标上,而保持不问断。不然,我们将会忽略了所要观察的目标。那时,妄念即随著产生。 ...

    泰·苏哇诺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68383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八)

    的虚妄,及妄心、妄识、妄念、妄执、妄分别等也皆具此意。  3.虚诳之意。如《法华经》卷一〈方便品〉︰“诸佛如来言无虚妄。”4此中的“虚妄”及妄言、妄语等,皆是虚诳之意。   可知凡夫往往因起种种妄心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568461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困惑中解脱出来。  一般而言,具格的金刚上师所应具备的德相是:  已学习所有金刚乘密续;能够分别不同的哲学观点;有无间断的灌顶传承;远离了灌顶中所受三昧耶戒与诸戒愿之冲突;已断除或仅有极少烦恼和妄念,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新罗僧与唐佛教

    可能即属净众保唐神系。摩诃衍禅着重提倡“离妄念”,即“无妄”,又“常说无念法”,与金和上也是一脉相承。今人已经发现,在敦煌的吐蕃文写本中即有无相和无住的语录。金和上对藏传佛教的影响,值得继续探讨。  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4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(续)

    (priority),即必须先获得这样一种内在的直接性经验,才有可能取得精确的对象(经典)知识,穿透经典中的奥义。《最上乘论》以相当明确的命题表示了这一看法:“但了然守本真心,妄念云尽,慧日即现,何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1.html